中国军警在线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法制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 > 法制在线 正文

云南边防武警女兵勇斗毒贩

2016-07-06 07:17:18 

光明网昆明6月24日电(记者任维东 通讯员谢丽勋、徐旭)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省八千里边防线上,有这样一群战斗在禁毒一线的女兵,她们在花一样的年纪来到军营,稚气未脱便已身在缉毒一线;她们和男兵一样战斗在生与死的缉毒战场上,用坚强和勇气信守着自己的诺言。这就是云南边防武警女兵。

  她们把最美好最有活力的时光都献给了这身橄榄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用自己的方式抒写着边防女军人对使命和责任的注解。

  “初生牛犊”不怕毒

  她们绝大部分是“90后”,十八九岁的豆蔻年华,同龄人或许还在父母身边撒娇,但她们已经剪掉一头漂亮的长发,脱下时尚的衣裳,告别父母和家乡,穿上军装,开启了另一段人生。花一样的年纪,同龄人的心中大多充满着对甜蜜爱情和瑰丽生活的幻想,但她们的肩上却已经担负起了守护正义的重任,并且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赫赫功勋。

  1993年出生的马凤林是个活泼的女兵。生活中她是大家的开心果,但工作起来的认真劲却让她在2014年荣立了二等功!那是她第一次查到毒品。那天,她所在的查缉小组接到任务去边境小路上执行堵卡任务,结果辛苦了一天却一无所获。就在大家准备撤回营区的时候,眼尖的她发现远处有辆摩托车鬼鬼祟祟地开了过去,而且与事先掌握的嫌疑车辆情况十分相似。于是马凤林立即报告了情况,并同战友一起抄近道追踪那辆摩托车。追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发现了边防官兵,立即踢下放在车上的编织袋绕小路逃跑了。马凤林追上来后,打开掉落在地上的编织袋,发现里面足足有25块用油纸包好的毒品。看到这一幕,她形容自己激动得话也不会说了,只是在那里睁着眼睛张大嘴巴看着毒品。

  2013年5月7日是关坪查缉点女兵班班长杨彩虹第一次查到毒品的日子。当天她所在的执勤小组执晚班。上勤不久,从景洪开往昆明的最后一趟班车准点到达。杨彩虹同搭档一同上车查验,当她按照规定对所有的人员和运载的行李检查时,放置在车尾部的红色灭火器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发现灭火器的表面似乎像是刷了一层未干的油漆,便向驾驶员询问,驾驶员告诉她灭火器是2个月前更换的,这让杨彩虹更加怀疑这个灭火器内藏有猫腻,和战友一起打开灭火器后,果然在其中发现了2.3公斤海洛因。杨彩虹说,如果没有细心的观察,刨根究底的执着,也许2.3公斤毒品就从她手上流入了内地,那将让许多个家庭遭殃。从那一次查到毒品后,她每天上勤前都会告诉自己:一定要细心,要确保每查完一辆车都让自己安心,让内地的父老乡亲放心。

  兴海查缉点女兵黎玲的生日恰逢国际禁毒日。结束新兵连集训后,她被分配到了边境缉毒的重要阵地,她常说:“看来我就是为缉毒而生的!”生活中,黎玲特别爱美,喜欢漂亮的衣服和可爱的发卡,但她说她更喜欢英姿飒爽的绿军装和金光闪闪的军功章!今年1月初,黎玲在对物流车进行例行检查时,一大包用快递寄递的速溶咖啡吸引了她的注意。经过反复观察,黎玲总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但一时间又说不上为什么。执着的她在反复摆弄之后,闻到了一股特殊的气味,而且肯定不是咖啡的味道,于是她拆开了其中的一包。果然,里面并没有装咖啡,而是一种红色的可疑物,经过试剂检测确定,这就是冰毒!查到毒品后的黎玲,兴奋得整整一夜没有睡着觉。

  与众不同的“女汉子”

  “在这里,没有男兵和女兵之分,只有军人。”云南缉毒一线的女兵们,基本上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

  当初在家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宝,每天化妆,时尚靓丽,如今每天身着10多公斤的防护装具,灰头土脸地攀爬八九米高的货车箱,检查上千辆过往汽车,任凭狠毒的太阳把自己晒成“黑珍珠”,两天一通宵,三组四班倒,一趟一趟地观察、检查过往的车辆和乘客,和狡诈无比的毒贩斗智斗勇。有时要检查臭气熏天的车厢,有时要应付“出口成脏”的乘客,有时要抬起沉重的货物,有时趴到车底检查底盘。有时要从络绎不绝的人群中发现不法之徒,有时要从各种货物、狭小空间里找出毒品,有时还要到深山里的小道便道和灌木丛中设伏堵卡,忍受蚊虫叮咬。沉重的执勤装备常常被汗水浸透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然而,再多的困难都无法阻挡她们心中“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的坚定信念,也并不影响她们的“光彩夺目”。她们的美丽不是靠化妆品保养出来的,而是每破获一起毒品犯罪,抓获一名贩毒分子后,把自己美到心底的那种美。

  云南公安边防武警总队西双版纳支队关坪查缉点是中缅边境的交通要道,每天过往车辆6000辆以上,人流量上万人次,发动机的轰鸣整日响个不停。同时,这里也是查缉毒品的关键一站,如果毒品一旦通过查缉点,极有可能扩散到全国。

  五年前,查缉点刚刚组建,张凤易主动请缨来到查缉一线,她有一个当兵的哥哥,她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觉得那身制服真帅!”2008年2月,她的哥哥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扑救一起火灾时,壮烈牺牲。这更加坚定了她的方向:“去哥哥牺牲的地方,继续他未走完的路。”中学毕业后,她就报名参了军,成为西双版纳公安边防支队的一名缉毒警察。

  来到查缉点,张凤易才知道穿上那身制服,需要付出很多。查缉点上充当营房的临时板房,夏天一到就成了“蒸笼”。过往车辆就像在耳边驶过一样,夜里很难入睡。她把长发剪成了短发,白净的她被晒成了“非洲妹”,穿戴着近5公斤重的防刺背心和头盔,一查就是四五个小时,练出了瘦削的身材。“要减肥,就来这里,保证一个月瘦5公斤。”她打趣说。

  在查缉点,女警还要承担“特别”的工作,对可疑女性乘客进行人体搜查,押解女性犯罪嫌疑人。有的乘客不耐烦,动不动就骂骂咧咧,她们笑着跟人解释;客车的发动机是油污灰尘的重灾区,查完手臂都是油污,很难洗干净;私家车的仪表盘、车门、坐垫等,拆开检查完还要恢复原状,不能出差错。一天的工作干下来,张凤易和战友们反复扮演着“调解员”“包装工”、“机器修理工”“汽车装配工”等角色。

  在查缉点工作的6年时间里,26岁的她已经查获毒品10余公斤,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张凤易携带的唯一女性特征的东西,就是一个圆圆的小镜子。这是她特意去镇上买的,不过不是用来照自己,“有的旮旯,眼睛不能直接看到,得用镜子照着看。”除了休假时间之外,她一年有340多天在查缉点,自己的可支配时间很少。她也羡慕别的女孩儿穿着漂亮的裙子,有自己喜欢的明星,“查到毒品的成就感,什么都比不上。”她说,羡慕归羡慕,自己依然很喜欢这个岗位。

  杨伶俐个子不高,笑起来略显腼腆,1993年出生的她,现在已经佩戴了中士警衔。她原来是云南艺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向往火热的军旅生涯,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工作待遇,作为直招士官,被分配到西双版纳公安边防支队兴海查缉点,在缉毒一线奏响了炫丽的军旅人生。

  在查缉点,她和战友每天都要检查上千辆车,汽车尾气、灰尘,夏季高温,加上穿戴着十几斤重的防护装具,不停地奔走在查缉现场,钻车底、爬货车、翻货物,一天下来,显得很狼狈。

  相比花样百出的藏毒方式,体内藏毒在杨伶俐看来是最具挑战的。去年1月的一天,杨伶俐和战友一同对一辆从勐海开往景洪的客车进行检查时,发现一个年轻妇女很害怕执勤官兵,故意躲着他们。随后,她和战友对其进行检查,手机上一条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打洛某宾馆,五点见,吃完自己去景洪,有人等”。直觉告诉她,这个人吞了毒。

  X光检查发现,该女子胃部有白色物体,在随后的几天里,杨伶俐和两名女兵轮流24小时守着嫌疑人排毒:“由于语言沟通有障碍,我们给她服了帮助排便的药物,她就开始拉肚子,为了防止嫌疑人将排出的毒品扔到下水道毁灭证据,我们戴着口罩,忍着恶臭,从嫌疑人的粪便中取出毒品,一粒一粒冲洗干净。”

  回忆起刚入伍的时候,杨伶俐引用了这样一段话:“和同龄女孩子比起来,我们主要看的是‘气质’。”道出了很多女兵的心声。

  练就“火眼金睛”

  勐啊边境检查站主要担负反恐维稳、禁毒缉私和打击非法出入境等重点工作,近年来,随着人、车、货流量逐渐增大,一线管控难度加大,毒贩藏毒手法也花样百出。虽然只是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干部,但是李娇却在短短的时间里总结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毒情获取方法和查缉方法,协助站里破获了多起大案要案。

  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李娇积极开动脑筋,把工作重点放在毒情获取上,通过走访驻地群众,大力发展了一批信息员,拓宽了毒情、警情来源渠道,成功编织了一张属于自己的群众信息网。

  工作闲暇之余,李娇也会向查缉经验丰富的士官班长请教,共同探讨查缉毒品的方式方法。因为对车的构造不是很清楚,她便通过《汽车结构图解手册》等书籍仔细研究车体构造,将每一个学到的知识点都记在她随身记事的小册子上,休息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她探索总结出了“六必查”“车辆查缉30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查缉技法。2015年以来,她参加外出巡逻、堵卡达40余次,抓获非法出入境人员30余人,参与查获毒品案件4起,缴获毒品3.73公斤。

  2015年,黄丽大学毕业后,怀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报名参军,被分到关坪查缉点,成为一名缉毒女兵。在即将踏上缉毒一线前,借着窗外微弱的灯光,她在日记本上写下:“苦练缉毒本领,争做缉毒尖兵,爸爸妈妈,等我立功的喜报吧!”

  打开黄丽的书柜,里面装满了书,有禁毒法、刑法和犯罪心理学等书籍。黄丽说:“有空时,我就翻翻这些书,掌握了这些,很容易发现犯罪嫌疑人贩毒的端倪。”每当勤务结束后,战友们在休息聊天,她总是一个人静静坐在一边,仔细看书。

  凭着她的这股闯劲,老兵不断给她传授查缉技能,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摸索出“看证件、观表情、摸物品、闻气味、查车体、找痕迹”的查缉毒品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12月23日,黄丽在对一辆由云南开往湖南的卧铺车进行检查时,黄丽闻到了一股刺鼻气味,仔细回忆:“可能是冰毒的味道”,细心的她又发现床位右侧挡板上螺丝有松动痕迹。经过对该车床位的重点检查,从挡板夹层内查获冰毒可疑物10块,海洛因可疑物28块,合计净重16.45公斤。

  “下连不到一个月,第一个查到毒品的新兵,而且是万克大案!”老兵们纷纷给她点赞,黄丽走出卧铺车,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

  云南普洱边防武警支队“90”后女兵王源,因缉毒成绩显著,先后2次荣获优秀士兵,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2015年被云南省妇联评为“巾帼建功”标兵。

  2012年深秋,王源投身军营,被组织分配到澜沧边境检查站。好学的她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理论课上,她仔细地记载单位“前辈”传授的查缉经验;每次实战训练结束,她总是认真地揣摩并记录盘问技巧;闲暇外出时,她也不忘随身携带巴掌大小的笔记本,记下营区周边的各类场所。

  2013年3月27日,这是她参与公开查缉的第三天。当日22时许,刚盘查完一辆小轿车的她,顺势走上一辆卧铺车查看车内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当她准备示意战友放行该车时,一名将整床被子裹在小腿处的妇女进入她的视野。

  “您不盖被子,不会冷吗?大冬天的,胸口别凉着。”话音刚落,王源伸手拉妇女的被子,帮其盖住胸口防寒。结果,该妇女突然坐起,拒绝了她的好意。针对妇女的可疑行径,她随即要求其下车,接受边防检查,当场从妇女的腋下、裆部、小腿处捆绑的红色塑料袋内查获冰毒,共计1.87公斤。

人生第一次查获毒品的她,难掩内心的激动,给父亲打了入伍以来的第一通电话。这一天,也是她父亲46岁的生日。

  2013年5月31日1时许,王源在盘问一辆由西盟至昆明的大货车时,司机称货箱装运的是白糖。警觉的她,习惯性地拿出揣在上衣兜的记录本翻阅,发现距查缉点3公里外,没有白糖加工厂,货车疑点重重。她随即爬上大货车顶部检查,当场从印有白糖字样的口袋内查获制毒配剂氢氧化钠159袋,共计22.36吨。

  连续66天查获毒品案件,被总队表彰奖励的消息,在普洱边防支队不胫而走。同一年入伍的新兵给王源起了一个绰号:“lucky star”(幸运星)。2014年11月,王源晋升下士警衔。2015年3月,王源被提拔为澜沧边境检查站女兵班副班长。曾经紧随班长身后学习缉毒战法的小丫头,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查缉现场的“指挥官”。

  “每当我们查获一起毒品时,我们都会欢呼雀跃,倍感欣慰,查获毒品会挽救很多家庭。”这就是奋战在云南边防线上的缉毒女兵们最朴素的愿望,她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构建美满幸福的家园。